学习了AP一定要换学分吗?

发布时间:2015-08-04



AP概论之
学习了AP一定要换学分吗?


近几年赴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中争取名校的有限位置。

学生们在准备申请的时候,除了标准化考试(TOEFL, SAT, ACT)外,越来越多的学生还学习并考AP。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AP考试。


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简称,中外文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主要针对的学生是即将赴美学习的全世界的高中生。AP总共设有22个门类,37门课程,从语言文学历史类到生物化学物理类,种类繁多。每年全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在为能够成为AP学生而努力,那么大家为什么会要学习并考AP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AP的作用与好处:


1. 获得大学学分及预修课程。

AP考试每年获得超过3600所大学及学院的承认。全美超过90%的全日制大学为通过考试的学生提供大学学分及/或预修课程。从而使你有时间学习进一步的课程,或者是修二学位,甚至在国外学习。并使你可以收获一套灵活的应用于你将来大学学习的学习经验。并且,提前修掉一定的学分,可以提早毕业,拥有更多的机会,还可以省下不少的学费哟。


2. 在大学录取阶段脱颖而出。

表现出你已经为大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展现出你有信心参加通过最为严格的课程。强调你对于追求学习优秀的承诺。


3. 帮助你将来在大学里取得成功的技能。

提前学习大学课程,提高你的写作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足以面对严酷课程的良好学习习惯。


4. 拓展你的知识面。

成为富有激情及好奇心并且积极追求卓越的学生中的意愿。积极参与深度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学习如何写作。通过教授授课思考了解全美大学的大学学习情况。


哇,好处这么多,有没有很心动啊,小编我倒是很心动啊,随便学学,随便考考就能等到学分,简直赚到了有没有。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的话,小编就要打击到各位了。


修读AP课程理想的话可以多修几个专业或者提早毕业。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采用AP分数抵扣学分进入大学读书,逐渐产生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AP采取5分制,最高是5分,最低是1分。

一般三分或三分以上的成绩可以在大学换取学分,但也有很多特殊的例子,某些大学可能只接受4分或者5分,有些大学甚至根本不接受AP成绩。并且,各个大学对于AP能换成什么科目也有自己明确的要求。


中国学生一般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类的AP课程,这是对理工的学生来说。可是小编,人家理科不好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学习经济或者第二外语如法语,德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啦,历史啦,艺术啦,这之类的了。


但是,历史对中国学生是比较难的,不是难在理解,而且难在那些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的单词上,如果你学完了,可能就会成为史学家了。

至于艺术类的呢,只有关于艺术类专业很强的学校才会承认,其他学校呢,人家根本就不会承认的。


2. 国内AP课重视应试,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与美国大学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和国内的应试教育不同,美国的教育,特别是大学阶段的教育,对于阅读量的要求异常大,一门课,特别是文科课程,一学期要求读五、六本大部头是常有的事,写十几页的论文也是家常便饭。而中国学生,抛弃语言跟不上不说,单在阅读技巧及阅读习惯上的欠缺跟美国孩子比那差的就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就算可以通过AP考试,国内学生到了美国依旧需要经历一个艰苦的适应期才能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


3. 转AP学分后,课程难度将会相应变大。

尽管AP课可以转学分,但大多数学校依旧要求学生要上满一定数量和类别的通识教育课才能毕业。转了低级的课意味着学生只能通过上同一类别中更高级的课来顶替。


以U.S.News中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为例说明,AP数学考试得到5分才能在抵学分。成绩5分的数学AB考试,可以抵掉一门数学103,入学后不能重复上103,必须要上数学104或者175。5分的数学BC考试也是一样的,可以抵掉2门数学103和104的课程,可以入学后需要上更高级的200以上的数学哦。


这样一来,本就处于适应阶段的学生还要上更难的课,不仅伤自尊,更会让学生的GPA惨不忍睹。而GPA对于大二选专业是至关重要的。很多热门学科,比如商科、工程等,对GPA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成绩不够,学生将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附:Princeton大学部分AP换学分政策)


Subject Area

Min Score

(1)

Units of AP

Courses Replaced

May not take

and use AP credit

Recommended Placement

Quantitative Reasoning

Mathematics (Calculus)

AP5 on AB exam

1

Math

103

Math 103

Math 104/Math 175*

AP4 on BC exam

1

Math

103

Math 103

Math 104/Math 175*

AP5 on BC exam

2

Math 103-104

Math 103-104

Math 201

AP5 on BC and MSAT750

2

Math 103-104

Math 103-104

Math 203/Math 201*

AP5 on BC and MSAT 750 and Potential Math Major

2

Math 103-104

Math 103-104

Math 215/Math 214*



对此,小编专门采访了几位博美前程在美国读书的小伙伴们,听听他们的想法:

FJW – Wellesley College 大二学生

JZX – Carnegie MellonUniversity 大二学生

SLQ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大一学生

CSJ – Santa Clara University 大一学生


小编:我听说哦, AP学多了也不好,会影响GPA?因为学校会把简单的课程waive了直接上难的了?

FJW: 其实也不会,我觉得看课。

小编:是因为Wellesley是文理学院吗?

FJW:我当时抵了数学、生物、化学和两门经济。除了生物都是上更高级的课,但也没觉得多难。更高级的课我觉得涉及到之前的知识点老师都会复习的。

SLQ:还好吧,其实你最后的成绩怎么样还是要看自己学的程度,而且有些虽然是基础课,但会发现很多没学过的,不抵学分,也拿不到高分这种。。

小编:伯克利基础课也这么难啊……

SLQ:化学、生物是的,当然也有简单的,不过实际上没大区别,毕竟能抵的课就那么几节。

JZX:理论上来说,是的。但是一般想waive的人都能学的不错的,就是说难的学的累一点。比如说,数学需要的是101,102,103,104,105,那AP换掉前三个,他只要上后面两个了。但是这个时间,可以用来修其他的东西。

CJS: AP我觉得(抵学分)越多越好,大学学着轻松。简单的课老师也不一定会好,最简单的微积分给你个C也很普遍,难一级的专业课随便拿个A也很普遍。


那么,

问题来了,

到底该不该选择AP?

怎样的孩子适合学习AP?


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还是要清楚,AP考了分数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将其转换为大学学分。一般流程应该是在大一入学之前或者开学不久时立刻向学校Counselor提出申请,每个学校有不同的规定,最后再根据承认结果更新修课计划。


因而,小编认为,有条件的话,AP该上还得上,不说别的,AP课多至少会有助于你的申请。另外尽管AP的目的是应试,但是至少从知识层面上来说,你多少还是能学到些东西。至于到底要不要转学分,可以先向学校争取AP Credit,争取到之后再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自己的长期规划决定要不要修课:


第一、如果是用AP抵非本专业的课,就不用担心。例如历史、经济、或者社会学,若是可以用来抵人文学分,对于主修科学的学生就很划算。

如果是自己专业的课,并且以后要学的课是以这门课为基础,那就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而定。比如Washu的general chem大家都说很难,那就不建议用AP换这门课的学分,因为这说明学校这门课比AP 讲的要深,要难,学校很看重这门课。


要是过于托大,跳过大一主要科目课程,的确会增加风险。尤其是在一流大学,每一个人都是身经百战才能坐在课堂,即使老师让你直接修大二的中级课程,要是一上来就摔一跤,费尽千辛万苦最后才搞个B或C,从此跌跌撞撞,GPA再也不起来,还不如规规矩矩的把高中的AP当作预习,从大一普通课程开始学起。何况大一微积分,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要拿好成绩对于一般学生绝对不是手到擒来,要不然一班怎么会只有不到1/4~ 1/3的A?


第二、假如你的未来考虑包含了医学院,那么跳过大一生物或化学可能是砸自己脚不错的方法之一,有将近1/3的医学院要求学生的大学课程里面必须包括包括一整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个别学校甚至要求数学,完全不承认高中AP。况且医学院对GPA要求极高,其中有机化学是个天险,每年至少有 1/4~ 1/3的大学生因为这门课医生梦碎。大一新人在一流学校直接修有机化学又能够拿到好成绩的机会不太大。


所以,假如毕业后有远大的后续计划,个性又是稳扎稳打类型,那么转换副科,但不转换主科可能是一个比较低风险的方式。


Reference

Reference Table for APCredit Accepted at Princeton Academic Year 2015-1016(Provisional) AdvancedPlacement and Advanced Stand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http://www.princeton.edu/pub/ap/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