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深思:没落的中国高考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6-04-15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美国高考SAT对中国高考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中国SAT考生的这几年的数字发展趋势也可以看出不少端倪。

 

2005年,中国SAT考生的规模大约几百人,SAT考试只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考试,但从2007年开始,中国SAT考生突然成井喷式增长。


据香港考试测评局的数据,200710月到20086月,中国考生赴香港参加SAT考试的数字为7000左右,而2008年到2009年的同一个时间段,该数字突破15000,到2012年已经达到4万人,而刚刚过去的2015年,该数字大约为8万,这还不包括在亚洲其他国家已经在美国参加SAT考试的中国学生。

 

与美国高考的炙手可热形成截然相反的是中国高考的人数今年不断下降。中国高考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人后,之后几年高考人数急剧下降,于2013年达到最低值900万人,虽然这几年略有回升,但中国高考在面对美国高考的冲击下,如何走出困境进行深度改革恐怕是在所难免。

 

仅仅从数字看,美国高考人数相对于中国高考人数,依然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这很小的一部分折射出很多问题,应该是我们教育从业者要深刻反思的。

 

首先,SAT考生人数虽然目前和中国高考人数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但10年时间,SAT考生从几百人发展到近10万人,这样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谁也不知道,再过10年后,中国的SAT考生规模到底多大,但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达到几十万人的规模应该是非常有可能。

 

第二,很多年前,到国外读本科的学生群体有很多是国内很难考上一本的一些绩差生,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为不同。江浙沪沿海地区的许多绩优生纷纷放弃中国高考,转而投向美国高考,特别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许多绩优生更是把目标瞄向了美国顶尖大学。在著名的上外附中,甚至出现了高考前夕,班里只有一两个学生上课准备中国高考的奇观。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放弃中国高考投向美国高考,对中国的人才储备是个严重打击,并且因为滞后效应,将在20年左右时间产生对中国非常不利的影响。

 

第三,很多参加美国高考学生的家庭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学生的父母可以说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代表。这些家庭的子女去美国读书,势必会对这些家庭的整个中心移向美国起了推进剂的作用。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精英人士放弃国内的工作去美国给孩子陪读(特别当孩子在美国读中学阶段)。这些精英人士的外流对中国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说到底,美国高考虽然在人数上对中国高考冲击不是明显,但背后折射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之所以SAT在中国越来越受到精英阶层的欢迎,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不容忽视的原因:


首先,SAT考试一年可以7次,甚至你考上十几次也没有太大关系,很多美国大学只看你最高的一次成绩,甚至有些美国大学还可以接受每次考试的单项最高分相加后的分数,作为考生申请时的最后分数。而中国高考一年只有1次机会,一次考砸了,就要等到下一年,这很容易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

 

第二,虽然SAT考试也是一种应试教育,但其考试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SAT考试的阅读部分,一方面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读懂文字背后的逻辑能力,因此阅读文章后的试题非常有嚼头,更有挑战性。可以这么说,通过学习SAT,考生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二者恰恰是中国高考所欠缺的。

 

第三,SAT考试对中国学生来讲,本质就是考察英语能力和数学能力,而对中国学生来讲,数学向来不在话下,所以剩下的就是英文能力的培养了。但参加中国高考,不仅仅要考试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必考科目,还要参加其他一些学科的考试,在考生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考生当然会选择科目较少的考试形式。

 

第四,SAT考试的所有试题除作文意外均为客观试题,因而更加公正。即使作文,SAT考试对每一篇考试作文均指定两名阅卷老师,考生最后得分是这两个老师给分的平均分,并且当两位阅卷者给出的分数差别太大,该作文会交给SAT的复审委员会给出最后得分。但中国高考,非客观试题的比重还是较大,考生的最后得分多少要受到阅卷者的主观意识影响,因此,公平性相对较弱。

 

第五,SAT作为美国高考,不会是考生被一个大学录取的唯一录取指标。很多大学也不会给申请者设定一个SAT门槛,因此你即使SAT分数偏低,如果你别的方面很出色,考生依然有机会被心仪的美国大学录取。而中国高考是绝对的唯分数论,没有达到一个心仪大学的最低分数线,哪怕只有一分之差,考生最后取得大学和他的目标大学会截然不同。

 

最后,SAT考试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其最根本原因还是中美本科教育的巨大差别。


美国的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国精英阶层的青睐。美国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育人”。在美国的很多大学,大一大二时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大学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并根据大一大二的学习到大三时候最后确定专业方向,而中国的大学基本上是大一确定专业,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四年就是学习这个专业,同时,大学的学习效果检测依然是以考试为主,导致很多大学生平时混日子,临到考试时背背书,最终大学四年很难学习到真正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