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Peter F-康奈尔大学

发布时间:2015-06-13




学生档案

学生姓名:Peter F

就读高中:温哥华Point Grey

录取学校:康奈尔大学




每次写申请启示录时,内心是快乐的,但也是酸酸的,告别自己一段苦熬的时间,也告别一个个熟悉的小朋友。当然,结束是必要的,否则没完没了地考SAT,做申请材料,神仙也受不了。但是,做申请顾问的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便是了解孩子,可能比他们的最好的朋友还要更了解。

 

年轻的时候,我梦想坐在联合国的口译小间里,挥汗如雨,出口成章。我大学的每一本书的扉页都写上了大大的两个英文字母UN,同学问我什么意思,我无比神秘的说:有一天你们就会知道了。我也很多次的想象自己坐在中国最高领导人后面,低头速录,然后以“信、达、雅“的境界做同声口译。呵呵,那时候想不到有一天,我会成为这些半大小子们的申请顾问,为他们申请美国名校出谋划策,成了他们手中的一把剑。

 

也好。不管做什么,能够有用武之地总是好的。既然是剑,就要做一把最好的剑。但高明的剑术,是要剑人合一的。我先要了解他们。

 

这一次,我面对的,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剑客。

 

五官棱角分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总是有点点斜斜地看人,不是斜视,而是似乎总在琢磨着你讲的对不对,而那双眉毛也尾端向上扬,似乎和人一样,时刻准备着跳起来说:“我觉得你说的不对。我的想法是Blah blah…”。这就是我们这届学生中,不说最优秀,但一定是最特别的Peter.

 

回忆一下,在我的SAT课堂,他穿过两次手绘的T-SHIIRT,一次是有名的独立革命家,战死拉美战场的切.瓦格纳,另一次我左看右看没看出来他胸前的衣服上画的是哪个名人,终于服输问他,他酷酷地说:“是我啦”。

 

每次做阅读题,他错的最多,总是悻悻然最后一个走,似乎要再多问我几个题目,但又觉得再问也是多余,于是晃一晃空空的饮料盒子,拖着脚走人。在他所在的SAT班里,我们没有太寄希望于他,“强者”称号似乎是专属于那些阅读题从来不错的高人们。但我们错了。EARLY发榜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进常春藤学校的。

 

剑也有认错人的时候啊!

 

“执着”“个性强”“有点孤傲”种种评价,安插在PETER头上,相信他只会咧嘴笑笑。在我们接触的孩子一个个看过去,凡是碰到点挫折就老老实实不再纠结,凡是老师说这个题目答案是A那么就一定A正确的孩子,申请结果大多没有什么惊喜。我甚至不客气的说,常春藤学校似乎就是一个纠结者的天堂,顺从者的地狱。凡是特立独行的孩子,应该都能在那强者如云的地方生存并发展,而父母安排顺顺当当走来的孩子,似乎没有那么顺利再凭“优秀”二字进去。

 

常春藤,要的就是有个性的优秀孩子。

 

PETER笑了,个性,我这里绰绰有余。

 

从来不服输,不示弱,不服软,在我们这里学SAT,楞是一步一步从入门时的评估1700左右拉到了最后的接近2200。他从来不顾忌面皮,只要他有问题,一定就大声地问出来,如果老师的解释不能让他消除疑问,他还会问下去。上课时候,他问题很多,哪怕最弱智的问题,他不明白就会问,他不会管别人怎么看他,他要的是:反正我不懂的我就得搞懂。

 

他在的高中是一所公校,强手如云,他从9年级就开始争取进入学生会,失败了也不怕。吸取教训,第二年把自己的头像画在书包上,背着书包在食堂游走,成为移动的风景线。最终成功入会并在11年级再次成功,成为校学生会主席。有人喜欢他,也有人不喜欢他,但是他从不在意,做自己就好了。

 

我觉得我应该从这个孩子身上学习很多东西,他让我彻底明白,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喜欢你,无论你怎么做,但没有关系,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生活在别人的口水中,最终你会被这些口水淹死。Peter,你也给老师上了一课。

 

PETER绝对不是天才,但他用自己的经历再次证明,成功只是努力的副产品。每一个还在爬藤的路上的,或者准备走上这条路的孩子们,我建议你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在做自己吗?

 

这个问题也许很好笑,谁不是在做自己?难道还披着别人的皮不成?

 

我的意思是,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并且挖掘自己的才能?你除了在苦攻SAT外,你看的书多不多?你有没有专长?你有没有积极地参与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如果不是,那么请你合上SAT备考书籍,这条路也许不适合你,也许你是被老爸老妈劫持的不幸的人,被迫在读书。真正的成功者,是活得酣畅淋漓的人,是别人无论怎么看待你你依然淡定自若的人。外面惊涛骇浪,我的内心依然平静如水。

 

就用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吧: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